与小米联合创始人洪峰交流有感
今天下午有幸聆听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之一 洪峰 的人生经验分享。
没想到洪峰也是我们学校毕业的学长,所以有很多同学一起向洪学长请教了一些问题。我觉得有一些想法非常有启发性。
第一,洪学长谈到了创业做产品的一个思路,或者说是一个方法吧。用一句话总结,就是“先开发布会,再做出完整的产品”。
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,比如你一个产品在还没有研发出来之前,你可以先把先做一个产品网页,把这个产品最终是什么样的效果–无论这个最终功能是否研发出来–给展示出来。这种网页一定要做的足够吸引人,然后再去找各种渠道投广告,当用户进入网页时,他可能因为喜欢你的产品而购买你的产品。那么就通过这个,你可以判断自己产品的价值。如果压根没人买,说明这个产品没有价值;如果有很多人买,说明你的产品很有价值。
然后你可以找个理由:我们的研发过程遇到问题,您的付款将全部退回,同时将获得产品发布是3的抢先使用资格。
这样的话就相当于在你发布产品之前,你就已经获得了第一手的反馈数据,这个是非常有启发性的一个思路。
第二个是有一个女同学。她当时向洪学长请教,她自己也是学计算机的,但同时对一些艺术方面也十分感兴趣,而且自己做过独立游戏,游戏的美术全是自己完成的。但是现在她已经回过头来看,觉得自己花在那个方面的时间就是有一点不不值。就是虽然自己很喜欢艺术,但是同时她在计算机方面也很有能力。而既然在计算机方面很有能力,那他就应该多花点时间不浪费这种能力。应该要多花一些在计算机技术上,对美术方面的研究少一些。这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一个想法吧。
但是洪峰学长他的看法就很有启发性,因为他从一个HR的角度来看,他说你既有艺术方面的优势,又有编程方面的优势。那么在HR看来,你这其实是一个很宝贵的正资产,而不是你的一个负资产,可以让她比一般的程序员更懂设计,比一般的设计师更懂产品背后的原理。
就比如说我们要实现一个效果,它的成本曲线可能是一个很陡峭的。从技术角度来讲,你可能知道通过什么方法把它成本降一半,但是你并不知道你这种降一半的最终效果是否让设计师满意;在设计师看来,他知道这种效果的弹性伸缩空间多大,但是不知道背后需要花费的技术成本多高。
但是这位女同学完全可以当做这中间的桥梁。
也就是说,他的这段经历其实反而对他来说是一段正资产。可是她自己呢,就是觉得感觉对艺术的兴趣反而有点拖累了她,觉得它是一个负资产。
这是我觉得非常有启发性的两点。
当然,洪峰学长他还谈到了很多东西。
比如他一直在强调做对的事情,做正确的事情。我觉得这一点有点很像雷军(雷总)。雷总曾经一句名言,“在站在风口上,猪都能飞起来”。而且还听到一些在小米早期,他和雷军之间的故事。
小米这个集团,早期那些人其实都是非常有个性的,能够走在一起,聚在一起创建小米。其实也是一种缘分吧。
文章为知乎原创,转载请声明
留下评论